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开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陆续刊发我校主要负责人、专家学者等撰写的阐释教育家精神的理论文章和优秀教师代表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树牢“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牢记嘱托,见行见效,切实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强大动力。今天刊发的是我校党委书记周红蕾的署名文章------践行教育家精神,锻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根植于数千年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沃土,蕴含着鲜明时代内涵与文化特质,是对中国教育家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和价值升华,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语言是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需要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支撑。外语院校必须从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和任务中认识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培养和造就国家急需的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对外传播、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铸牢理想信念,锻造师德高尚的至诚之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新时代教师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服务党、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作为最高追求。
学校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天津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牵头高校,学校积极发挥“头雁”带动作用,组织教师以编写《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为抓手,持续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走深走实,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科学论断,提高师生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二是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工作体制机制。学校成立学校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夯实二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二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出台政治理论学习、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等管理制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深化师德教育,持续开展“师德示范月”“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师德专题教育”,组织教师参加“津门师德巡讲”系列活动,形成师德必修课、师德承诺、师德研判、师德考核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一批先进典型。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庆祝第40个教师节,进一步选树表彰优秀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发挥先进典型事迹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用知识、学识、见识照亮学生心灵,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二、着眼素养提升,锻造求是创新的强教之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校将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教育全过程,打造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精湛专业素养、卓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学校落实“六要”要求,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发挥育人关键课程作用,使思政课教师成为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先行者、排头兵。制定出台《课程思政教师教育与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系统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广大教师成为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身体力行者,争做“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
二是实施专题培训,赋能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启动“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数字化素养提升培训”,立足理念、实操、应用,开展“必修+选修”,通过邀请专家讲座、赴校外参观考察、开展智能工作坊等活动,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师数字化素养培训全覆盖,使广大教师立足知识发展前沿,始终保持终身学习。
三是出台激励措施,提供教师成长平台。出台教职工进修办法,激励支持教师访学研修、学历提升和知识更新;落实《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推荐教师赴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异地挂职交流;实施成果培育项目,建立学科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引导教师做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近年来,教师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教学名师”“资深翻译家”“优秀中青年翻译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天津市教学团队和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师分类评价改革,出台人才支持政策,鼓励教师“揭榜挂帅”,为广大教师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三、提升服务能力,锻造勇于担当的有为之师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群体所秉持和具有的信念、道德、价值、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道德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实践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特别强调“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学校主动对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等国家战略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广大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做新时代有情怀、有格局、有能力、有贡献的“教育家”。
一是勇担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学校充分发挥高端翻译人才优势,依托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国际语言服务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央文献外译、文化外译、学术外译等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打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对外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等一系列外译精品成果,为让国际社会、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贡献了力量。
二是主动服务天津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学校积极对接天津市制造业立市的12条重点产业链相关领域,成立“一带一路”数智经贸产业学院,与河西区签署全面战略框架协议,促进校地合作以及城区高质量发展;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区域国别研究、推动鲁班工坊建设、新型智库建设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下一步,学校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引导教师以服务强国强教为己任,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行动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024年恰逢学校建校60周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广大教师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坚定教育信念,争做“教育家型”教师,以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共同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张涛)